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一年來,黨和國家出臺一系列促進倉儲物流發展的重要文件,倉配行業也發生了許多對優化行業結構、提升運行質量、有著長遠發展意義的大事。經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研究、并由2017全國倉配行業企業家年會代表評選出以下十件大事。
1、十九大報告將物流作為國民經濟基礎設施,有利于倉儲網絡化發展與完善配送節點布局
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這是黨中央第一次把物流與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并列,納入到國家優先發展和加快發展的基礎設施范疇,這說明黨中央在規劃新時代經濟體系建設中,賦予了新時代物流的基礎設施戰略定位,明確了其先行性、基礎性、公共性的特征,是物流業戰略定位的重大提升,對于加強我國物流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完善物流節點布局、推動物流網絡化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根據“物流”在報告中的語境,這一戰略定位的含義至少有3個:一是我國物流業雖然已經高速發展近20年,但到目前為止物流的供給結構仍然是不完善的,需要調整、改革、創新;二是既然與“公、鐵、水、空”等基礎設施并列,就說明這里的“物流”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運輸設施與運輸通路,而應該理解為倉儲設施、配送節點、配送車輛、裝卸機具、機械化自動化設施、信息平臺等;三是作為基礎設施的“物流”發展方向是網絡化,既包括倉儲配送節點的網絡化、城市配送網點、農村配送網點、城鄉一體化配送體系,也包括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網絡化、平臺化。
2、國務院出臺多項政策意見,推動倉配業快速健康發展
4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意見》,確定了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覆蓋廣泛、銜接順暢的冷鏈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建立“全程溫控、標準健全、綠色安全、應用廣泛”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普遍實現冷鏈服務全程可視、可追溯,生鮮農產品和易腐食品冷鏈流通率、冷藏運輸率顯著提高,腐損率明顯降低的目標任務,提出了健全冷鏈物流標準和服務規范體系、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鼓勵冷鏈物流企業經營創新、提升冷鏈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冷鏈物流技術裝備創新和應用等工作意見。據此,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中國畜牧業協會、全國工商聯水產業商會、中國果品流通協會、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暨全國冷鏈運營聯盟聯合發布冷鏈領域首個團體標準《冷鏈運營管理規范》及《全國冷鏈運營標準化評價管理辦法》,啟動首批冷鏈企業標準化評價工作,主導開發并上線運行“全國冷鏈運營公共管理平臺”,引導青海等地區首批食品加工經營與冷鏈企業上線運營,標志著“全鏈條、網絡化、嚴標準、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現代化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邁開第一步。
8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要求加強對物流發展的規劃和用地支持,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中綜合考慮物流發展用地,統籌安排物流及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選址和布局,鼓勵通過“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多種方式向物流企業供應土地;要完善城鄉物流網絡節點,加強配送車輛停靠作業管理,加強交通運輸、商貿流通、供銷、郵政等相關單位物流資源與電商、快遞等企業的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共享銜接,逐步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基礎設施網絡;要開展倉儲智能化試點示范,推廣應用先進信息技術及裝備,加快智能化發展步伐,提升倉儲、運輸、分揀、包裝等作業效率和倉儲管理水平,降低倉儲管理成本。
10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制造協同化、服務化和智能化,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積極穩妥發展供應鏈金融,積極倡導綠色供應鏈,努力構建全球供應鏈”6個方面的重點任務。《意見》要求“加強農產品和食品冷鏈設施及標準化建設”,“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全部納入追溯體系”;鼓勵依托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建設的動產融資統一登記系統開展應收賬款及其他動產融資質押和轉讓登記。專家認為,倉儲配送企業應當以存貨管理為核心,以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開展代理采購、存貨融資與分銷配送,逐步切入或轉型供應鏈服務,在農村產業發展、制造業協同發展與全球供應鏈中應當發揮支撐作用,在流通現代化、供應鏈金融、綠色供應鏈中應當發揮核心作用。
與此同時,商務部組織17個城市開展了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有三條線:以托盤循環為核心的物流標準化、以冷鏈為核心的供應鏈平臺、以流通追溯為核心的供應鏈。
3、商務部等部門先后印發《商貿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計劃》,合力推動城鄉配送模式創新發展
1月19日,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國家郵政局聯合發布《商貿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基本形成城鄉協調、區域協同、國內外有效銜接的商貿物流網絡;商貿物流標準化、信息化、集約化和國際化水平顯著提高,商貿流通領域托盤標準化水平大幅提升,標準托盤使用率達到30%左右,先進信息技術應用取得明顯成效;商貿物流成本明顯下降,批發零售企業物流費用率降低到7%左右;政府管理與服務方式更加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更趨完善;基本建立起高效集約、協同共享、融合開放、綠色環保的商貿物流體系。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及《商貿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等文件精神,12月13日,商務部、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國家郵政局、供銷合作總社聯合印發《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計劃》,提出了5項主要任務、3項重點工程、4項保障措施,以進一步完善城鄉配送網絡節點,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專項行動計劃》突出體現了3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突出城鄉協同發展的工作重點,將城鄉網絡有機銜接、資源集約開放、協同共享作為主要工作方向,強調農村配送網絡的建立及城鄉配送網絡的有效銜接、解決工業品下鄉與農產品進城難題,強調城鄉各類配送節點資源的集約開放與協同共享,有效提升城鄉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二是突出多部門聯合的工作機制,既要繼續發揮各部門職能與資源的優勢,更要加強各部門工作職能的銜接與工作協調,共同解決工作中的難題;三是突出重點示范、考核評估、復制推廣的工作方法,通過調研、考察、推薦,選擇與培植一批骨干企業,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配送服務體系,提出和完善考核指標,加強對骨干企業的綜合考核,建立動態選擇機制。
4、標準托盤開放式循環共用運營工作正式啟動,商貿物流標準化行動見成效
11月15日,首批10000個帶有中國商貿物流標準化行動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標識和GS1編碼,并納入“全國開放式托盤共用系統公共平臺”管理的標準托盤(1200*1000mm),在天津光明乳業和華潤萬家配送中心投入使用,標志著我國開放式托盤循環共用的運營工作正式啟動。
聯盟于2015年由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包裝總公司聯合發起成立,以全面推進全國商貿物流標準化工作為宗旨,以組織推動托盤標準化及托盤循環共用體系建設為核心,通過建立企業互聯、信息互通、信用互認、規則共建、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系統推進商貿物流的技術、設備、信息、管理和服務的標準化創新,不斷提升全國商貿物流標準化水平。2017年9月,聯盟聯合中國百貨商業協會、中國條碼技術與應用協會發布了《開放式循環木質平托盤 日字形周底托盤》、《開放式托盤共用系統運營指南》兩項團體標準,為開放式托盤循環共用系統發展奠定了基礎。
開放式托盤循環共用系統,是為實現供應鏈上下游托盤的循環共用,由眾多托盤供給企業(生產企業、運營企業和維修企業)、托盤運營網點和托盤運營管理平臺,使用符合聯盟開放式循環托盤標準規定、經過認證的托盤,為眾多用戶共用服務的組織系統。系統具有應用范圍廣、包容性強、跨區域循環的優勢,可以減少托盤使用用戶投入、提高作業效率、加速托盤與運營車輛周轉、降低物品損耗、節省物流成本、減少木材消耗量,對于實現物流行業降本增效、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
5、倉儲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降至個位數,2017年成為倉儲業深度轉型升級的新起點。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月度累計匯總數據,2016年倉儲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約6983.5億元,同比增長5.5%,增幅較上年降低22.9個百分點,首次低于物流業(含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幅(9.5%)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增幅(9.8%)。
進入本世紀來,倉儲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首次下降到10%以下,且首次低于全社會、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究其原因:一是在新常態大環境下,除涉及民生的行業外,其他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都在放緩,與之相比,倉儲業投資增速下降明顯;二是由于倉儲業投資連續十年大幅增長,倉儲設施日趨飽和,業內投資轉向庫內功能完善末端節點建設、信息化、智慧化(云倉儲、大數據、物聯網)等方面,導致投資增幅趨緩;三是物流體系優化,流通環節減少,庫存周轉加快,在物流過程中越庫作業比重增加,導致對倉儲設施的總體需求下降;四是由于土地資源緊張,客觀上制約了倉儲設施的建設規模發展;五是倉儲設施投資主體發生變化,電商、零售、快遞等企業投資倉儲設施,未納入倉儲業投資統計范圍。更為重要的是,倉儲經營方式與商業模式創新成為大趨勢,傳統意義上的倉儲、單一功能的倉儲將不復存在,應當深度轉型升級、全面融入供應鏈、融入互聯網,圍繞控制與調度庫存,存貨融資與供應鏈金融,支撐全渠道流通發展。
6、物流板塊并購整合,國內倉儲設施版圖開啟重塑新篇
8月22日,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與招商局訂立收購協議,兩家企業的戰略重組進入全面深入實施階段。重組后,結合雙方的海運、空運、陸運、倉儲及客戶等資源,將有利于提供全程供應鏈解決方案和一站式服務,有利于提高全球性的綜合物流服務能力,有利于打造“海、陸、空”供應鏈體系一體化的綜合物流企業。此次物流板塊的整合,催生了行業超級“巨無霸”。
7月14日,新加坡上市公司普洛斯公布,中國財團作價116億美元(約790億元)成功收購普洛斯,其中,萬科集團占股21.4%。據分析,我國城鎮化和B2C 電商發展拉動物流地產需求,而中美人均倉儲面積差異意味著巨大的行業空間,且物流地產的租金增長幅度高于住宅和普通商業地產且更穩定,因而越來越成為投資關注的熱點。此次并購后,普洛斯將更徹底地變身為中國公司。
7、物流領域軍民融合發展,落地實施
10月23日,順豐集團與空軍后勤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空軍后勤軍民融合軍事物流體系建設開展長期合作;同一天,京東物流也與空軍后勤部達成“物流軍民融合”戰略合作;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德邦物流、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均參與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簽約中。這標志著軍、地雙方在加強物流服務、提升平戰轉換時效和物資配送能力方面的協作正式實施。通過軍民深度融合,有利于盤活軍、地物流存量資產,促進創新,提高效率,實現軍民兩部門合作共贏的目標。
8、業內首個綠色標準《綠色倉庫要求與評價》發布實施,引導倉儲行業綠色化發展
由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起草、商務部批準的行業標準《綠色倉庫要求與評價》(SB/T 11164-2016)已于5月1日起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倉儲行業首個綠色標準發布實施。
標準提出了綠色倉庫規劃設計中庫區選址和規劃、節地與土地利用、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等方面的要求。從企業角度講,可了解自身倉儲設施存在的高耗低效問題,找到解決辦法,對綠色倉儲設施建設提供指引,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從行業角度講,在全社會的企業中推廣綠色倉庫的理念和技術,推動我國倉儲行業的節能降耗、綠色減排工作,減少全社會的碳排放。
9、《民法典》接納現代擔保物權制度精神,動產融資和擔保品管理行業的制度和規范持續完善
10月1日,《民法總則》頒布實施,《民法典(擔保物權篇)》編纂工作正式啟動,擔保物權統一登記制度有望實現,進一步促進倉儲融資和擔保品管理的發展,持續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
在現代擔保物權制度下,早已沒有抵押、質押等的區別,只有一個統一“擔保物權”的概念,所有形式的擔保交易都遵循一套前后一致的制度安排,但是由于歷史原因,《物權法》還是對抵押和質押等進行了區分,從而造成了如登記系統的分割、抵押權和質押的沖突等問題。目前,各個國際組織(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都推薦統一擔保物權制度。目前《民法典》的編纂,已經接納現代擔保物權制度的精神,在推動擔保物權制度的進一步改革,特別是建立統一的擔保物權和統一擔保物權的公示登記方面,將有更重大進展。
在擔保存貨管理行業的規范和準則方面,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在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和中國銀行業協會的支持和幫助下,也已初步建立以《擔保存貨第三方管理規范》《倉單要素與格式規范》2項國家標準為出發點,以“擔保存貨管理企業資質評價”提倡行業自律,以“全國擔保存貨管理公共信息平臺”對擔保存貨進行動態的、持續的、長期的事中監管和事后監管,并在此基礎上保證倉單的真實性、唯一性和監控的實時性,以《監管協議示范文本》和《監控協議示范文本》進一步分辨借款人、貸款人、第三方管理企業三者的責權利;以專業責任險作為最后的保障。此規范和準則的建立,填補了行業空白,為從事擔保存貨管理的企業提出了行為準則,提供了服務規范,對促進我國動產融資與擔保品管理的可持續發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緩解企業流動資金需求、發揮各類存貨的效率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日益明顯。
10、京東全流程無人倉投入使用,智能化技術應用推動“智慧物流”發展
繼6月武漢亞一小件無人倉、華北物流中心AGV倉、7月昆山無人分揀中心投入使用后,10月9日,京東物流首個全流程無人倉正式亮相。該全流程無人倉實現了從入庫、存儲、包裝、分揀的全流程、全系統的智能化,對整個物流領域而言都具有里程碑意義。
據介紹,京東無人倉在貨物入庫、打包等環節,配備了3種不同型號的六軸機械臂,應用在入庫裝箱、揀貨、混合碼垛、分揀等場景;在分揀區內,引進了3種不同型號的智能搬運機器人執行任務;并在多場景使用了2D視覺識別、3D視覺識別、以及由視覺技術與紅外測距組成的視覺技術,為這些智能機器人安裝了“眼睛”,實現了機器與環境的主動交互。京東無人倉的亮相,通過將無人化帶入到倉儲中心的全流程操作過程,帶動了物流效率的提升,標志著物流智慧化發展進入新階段。
注:本文轉載于上海寶開高級顧問王繼祥微信公眾號,原文轉自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